您当前位置:中药网 >> 中药大全 >> 浏览文章

白蔹

时间:2021年03月06日 作者:中药材 信息来源:http://www.qyzyc.com/ 点击: 字体:
【中文名】白蔹(《本经》)

【类 别】根类

【异名】白根、昆仑(《别录》),猫儿卵(《纲目》),鹅抱蛋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见肿消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穿山老鼠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白水罐、山地瓜(《东北药植志》),铁老鼠、母鸡带仔、老鼠瓜薯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山栗子、八卦牛、白浆罐、狗天天(《辽宁经济植物志》),癞痢茶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。

【植物形态】白蔹,又名:菟核、白草(《本经》),野葡萄秧、小老鸹眼、七角莲、上竹龙、早黄钳、白天天秧。

藤本,以卷须攀援他物上升。块根纺锤形或块状,深棕红色,根皮栓化,易剥落。小枝光滑,棕褐色,具纵纹。吁互生,掌状复叶,具柄;小叶片通常5枚,再次作掌状或羽状分裂;小叶有短柄或几无柄,最终裂片披针形残菱形,大小不等,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,缘有不规则缺刻状粗齿,叶轴及小叶柄有翅;叶上面暗绿色,下面淡绿色,均光滑无毛。聚伞花序与叶对生,总花梗长4~9厘米,常缠绕,花小,直径1.5~2毫米,淡黄色;花萼5片,不明显;花瓣5片,卵圆形,后脱落;雄蕊5枚,花丝短;花盘杯状,明显;子房着生花盘中央,2室,花柱1枚,甚短。浆果球形,直径6~7毫米,蓝色或蓝紫色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~9月。

生长于荒山的灌木丛中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山西、陕西、广西、内蒙古等地。

本植物的果实(白蔹子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春、秋采挖,除去茎及细须根,洗净,多纵切成两瓣、四瓣或斜片后晒干。

【药材】干燥的块根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,两头较尖,略弯曲,长3~12厘米,直径1~3厘米,外皮红棕色,有皱纹,易层层脱落,内面淡红褐色。纵切瓣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,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。斜片呈卵圆形,厚1.5~3毫米,中央略薄,周边较厚,微翘起或微弯曲。质轻,易折断,折断时有粉尘飞出,断面白色或淡红色。气微,味甘。以肥大、断面粉红色,粉性足者为佳。

主产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。此外,江苏、浙江、四川、广西等地亦产。

【化学成份】含粘液质、淀粉等。

【性味】苦甘辛,凉。

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平。"

②《别录》:"甘,微寒,无毒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味苦,平,有毒。"

④《滇南本草》:"性微寒,味苦辛。"

【归经】入心、肝、脾经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入脾、肺二经。"

②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肝、脾。"

③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少阴、厥阴经。"

【功效主治】清热,解毒,散结,生肌,止痛,治痈肿,疔疮,瘰疬,烫伤,温疟,惊痫,血痢,肠风,痔漏。

①《本经》:"主痈肿疽疮,散结气,止痛。除热,目中赤,小儿惊痫,温疟,女子阴中肿痛。"

②《别录》:"下赤白,杀火毒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治面上疱疮。"

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止惊邪,发背,瘰窃,肠风,痔漏,刀箭疮,扑损,温热疟疾,血痢,烫火疮,生肌止痛。"

⑤《本草图经》:"治风,金疮。"

⑥李杲:"涂一切肿毒,敷疔疮。"

⑦《纲目》:"解狼毒毒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外用:研末撒或调涂。内服:煎汤,1~3钱。

【宜忌】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。
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代赭为使。反乌头。"

更多
中药商城
相关文章